2008年6月,中星九号直播卫星发射,其最初目的是实施“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”,解决国内偏远地区农牧民“看电视难”的问题。但直播卫星终端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有多余的产品流落到市场,甚至其技术参数也出现泄密。市面上出现了少量正版卫星终端和大量的仿制的山寨锅,由于其价格远低于数字电视费用,越来越多的人争相购买,大量的山寨锅也就流入了市场,造就了现今4000多万的山寨锅用户。
国家广电总局通过技术和行政手段将山寨市场一网打尽的同时,也悄然开始了直播星商业运营的步伐。据了解,今年年内直播卫星二代加密机顶盒将会正式步入市场,而一直以来制约着直播卫星产业走入市场的“129号令”也将会进行修改。
“中星九号”卫星存在巨大的资源浪费
3月6日进行的政协小组会议上,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嫦娥一号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表示,“我国航天事业近年来发展迅猛,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支持和关注,身为一名航天人深感自豪。但是,有一些资源浪费的问题也是我们必须要关注的。”叶培建直言,于2008年6月发射升空的。中星九号’广播电视直播卫星身兼开展中国电视节目直播到户的传输业务,其能力可提供200-300套高清电视直播信号,但是至今为止,其全部的22个直播转发器中只应用了4个,剩余的18个一直都在闲置,有的甚至被一些不法组织私用滥用“这是对国家资源的极大浪费。”
对此,叶培建呼吁,国家广电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,充分将中星九号的资源用于教育和科普工作,至少不要一直闲置。“要知道卫星都是有寿命的,不要等到15年后“中星九号”的设计寿命到期了才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利用。”
直播星之惑公益、还是商业
2008年6月9日,我国第一颗直播卫星中星9号发射升空,中星9号的升空恰逢我国广电数字化浪潮风起云涌之时,处于有线数字电视、移动多媒体、IPTV等的重重包围之下,直播星的发展定位也就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。国家对直播星的一期建设要求很明确,即把直播卫星定位为公益性服务平台,扩大农村地区覆盖,解决全国已通电但广播电视不通达的20户以上自然村收听、收看电视的问题。
去年以来,国家广电总局从厂家集中招标采购了1231万套“村村通”工程接收设施,其中一期的366万套已完成安装。但据陕西、河北、四川、内蒙、广西、新疆等省、市广电网络公司抽样调查,目前全国各地市场上有大量非法卫星地面接收装置流通,并在基层农村和城市社区安装使用。截止目前,全国地下市场出货量已经突破4000万台,每月销量达300多万套。大量非法地面卫星接收设施的泛滥,严重破坏了国家广播电视传播秩序,对国家的政治安全、文化安全、信息安全和社会稳定和谐构成威胁,给广播电视事业繁荣和广电产业健康发展带来严重影响。
[1] [2] [3] [4] [5]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