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月底广州车展上,5岁的小鹏汽车,遭遇了一场大讨伐。而讨伐它的,正是电车界大佬,马斯克。他们俩之间的battle,大白话翻译一下,就是——
马:小鹏抄袭我们软件了,但没啥,新的软件他们也没地儿抄了。
何:我现在牛逼了,明年打得你找不着东。
但,回看最新发布的几个新造车势力Q3财报,小鹏无疑是最有潜力的的一个,第三季度交付同比增长266%,直逼理想。更令人意外的是,新款小鹏P7直接挤进20万以上的中高端价位,销量也还不错。 亮眼的数据也给了何老板直接叫板马斯克的底气。那么,未来小鹏真的有可能比肩,甚至超过特斯拉吗? 我们先从小鹏这几年的经历说起。 首先,基于UC前老板何小鹏身上厚重的互联网基因,小鹏从诞生第一天起,在智能技术上就有着近乎偏执的痴狂。在大家都在谈油改电,混动的时候,小鹏选择走智能化这条路,算是精准洞察到了电动车未来的趋势,也给这个行业加入了些新鲜血液。 但一切所谓的智能、技术,终究还是要解决用户的实际体验,否则就是空手套白狼。 智能化风口吹了好几年,很多车企都在做,结果饼画的不小,最后把“智能”玩成了“智障”,所以人人都在吐槽PPT造车。而小鹏的牛逼之处就在于,它认定了“智能化”后,坚定踏实地走了下去,并且把它变成了核心竞争力。 所以你看,P7的自动泊车相当惊艳,语音交互系统体验碾压所有,特斯拉都没干掉的车内手机支架,现在小鹏给干掉了。古往今来,人们对智能交互的核心诉求,就是能用嘴逼逼,绝不动手。小鹏是确实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。在技术上做到极致,却根本不跟你谈X格,只有极致的性价比来抓住科技爱好者的胃口……咦,这场景怎么似曾相识?这不就是当年那些猛追小米的发烧友吗?和小米一样,在科技和性价比这条路上,小鹏的步伐从来都是正确且坚定不移的。 但,小鹏发展出能和特斯拉比肩的智能技术,这样就够了吗?不,不够。只有技术,是不够的;只是“好”,也是不够的,还要走出自己的特色。 在品牌的独特性上,如今在市场摸爬滚打5年后,小鹏也已给出了它的答案:打“中国特色”牌,“做更懂中国的智能汽车”。在本土化的方向上,小鹏也一直不遗余力,默默做了很多事情。无论是小鹏P7的造型,还是“专门针对中国式加塞和十字路口对向来车”的技术,都极大程度上解决了国人开车的痛点。数据显示,在某些测试路段,生于中国长于中国的小鹏,显然比特斯拉更懂中国的路况。这点上,小鹏真就赢了特斯拉。 (小鹏P7 VS. 特斯拉Model 3 自动驾驶路段测试) 五年的布局,聚焦一个正确的方向,一点一点地不断进阶,最终才实现了销量和品牌力的双丰收。 品牌和人一样,人格形成的关键期,就是3岁以前,3岁之前是人的身体各项机能发育的黄金期。如此宝贵的时间只有一次,所以品牌从一起步开始,就要对自己的未来有所作为,聚焦一个正确的方向,并不断地优化、升级,为品牌的方方面面补充均衡的营养,养成健壮的体格。从一开始就赢在起跑线上,才能更好地抵御风险,快速成长。 2015年是电动车崛起的一年,但在一场腥风血雨之后,只有几个品牌活了下来,成了头部玩家。 最后,夸归夸,还是要回归现实。特斯拉的品牌力还是太强大了。马斯克的赛博朋克、颠覆一切,酷到不行,不仅不贵,买车还送牌,未来只有可能更便宜。小鹏尽管已经很能打了,还是不足以撼动消费者对特斯拉品牌的追捧。但此番diss,对小鹏来说,也许是好事,就像川普制裁华为一样,这让全世界都看到了,小鹏汽车已经成长到值得特斯拉认真对待的地步,也投射出马斯克同学的焦虑:如果激光雷达真的能实现自动驾驶,且效果很好,那我这老脸往哪搁啊?焦虑太多,抵抗力下降就容易生病,疫情仍在肆掠。 在这个百花齐放的市场上,我们需要特斯拉这样高大上、酷炫的品牌,也需要小鹏这样把技术放下给大众的品牌。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