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 中国广告门户网 >> 广告新闻 >> 网络快评 >> 网评选载 >> 正文

江西省宜春市优化军队转业干部专项培训机制

责任编辑:佚名    新闻来源:人民网    新闻日期:2024/6/7

“真没想到,从部队转业后还能有机会踏入大学校园继续深造,感谢组织对我们军转干部的关爱。”前不久,宜春学院迎来一批特殊的学生——14名2023年度江西省宜春市计划安置的军队转业干部走进该校继续教育学院,进行为期4个半月的适应性转型“充电”。

“军队转业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,我们既要安置好,更要培养好。”宜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胡晓辉介绍,军转干部选岗安置结束后,接收单位会结合所安置岗位要求及长期培养规划,提出培训需求。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则依托全日制高等院校,组织军转干部带薪脱产培训。这是该市安置使用军转干部的一项利好政策。自2020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宜春学院搭建继续教育平台以来,已有4批次167名军转干部参加培训。

“过去对军转干部的岗前培训教育,大多依托当地党校开办短期班,特点是‘全员参与、集中面授’。培训内容多为时事政策等通识课程,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。”该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谢祖菁坦言,走上地方工作岗位后,有军转干部反映专业不对口、进入情况慢等问题,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事创业的信心和热情。

军转干部有所呼,相关部门有所应。谢祖菁告诉记者,宜春学院现开设64个本科专业,涵盖管理学、经济学、法学等10大学科门类,选择与宜春学院合作办学,为军转干部指向性更新知识结构、扫除专业盲区搭建有利平台。他们把接收单位“所需”与军转干部“所补”紧密结合,不断优化培训内容,升级教学计划和管理规定,逐步完善军转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机制。

“多亏了高校培训的‘把脉’施教,使我顺利度过身份转变磨合期。”去年参加宜春学院专项培训的军转干部李俊对此感触颇深。由于转业前长期在训练管理岗位工作,安置到宜春市司法局后,李俊一时不知从何入手开展工作。专项培训前,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移交安置和就业创业科室工作人员通过问卷调查、走访调研等形式精准对接需求,全面分析李俊的知识能力储备,听取送培单位意见。宜春学院掌握情况后,为他精心设置法学专业核心课程,并安排他“插班”到政法学院与大学生一起同学同考。一系列量身定制的培养措施,帮助李俊缩短适应期,很快上手开展工作。

“课程设置是基础,教学保障是关键。我们采取导师制,密切跟踪了解学员动态,及时调整培训内容。”宜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傅晓滨拿出《2024年宜春市军队转业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教学计划》向记者介绍,今年,他们邀请地方有关部门领导、科研机构研究人员、优秀退役军人企业家及本校专业讲师,组成多元化师资团队,参考硕士研究生导师指导学生的模式,对应不同安置岗位学员开展适应性培训,并“一对一”帮助学员做好个人职业规划。

在校表现3学分、专题讲座与学员研讨5学分……记者翻开高校专项培训教学计划看到,专项培训内容丰富,包括课堂授课、专项调研、参观见学等。考核方式采用学分制,由线上线下课程学习、红色基地实地见学、在校表现、结业综合考核等6个方面构成,参训学员需修完总计50学分的课程学分,才能准予结业。前不久,学院组织学员开展“宜春市经济发展愿景”大讨论,并计入学分。军转干部黄凌云利用业余时间查阅大量资料、多方联系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走访调研。讨论中,他的发言数据翔实,提出的建议贴合实际,受到培训班及工作单位领导的好评。

“高校独有的特色教学,能够充分调动军转干部的主观能动性。”近日,该市召开军转干部安置工作回访座谈会,市税务局总经济师毛朝阳告诉记者,去年局里选送培训的两名军转干部回到岗位后,工作积极主动,勇于创新,很快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。(郭冬明 尧欣颖)

(责编:陈羽、刘圆圆)

中国广告门户网


  • 上一篇新闻:
  • 下一篇新闻:
  • 发 表 评 论

    姓 名: * 性 别:
    Q Q号: Email:
    我要给这篇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
    请自觉遵守,注意文明发言
    企业推广
    企业服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