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 中国广告门户网 >> 广告新闻 >> 网络快评 >> 网评选载 >> 正文

警惕“官场雅贿”这支“醉人芭蕾”

责任编辑:佚名    新闻来源:不详    新闻日期:2013/1/3
继中共中央八项新规和改进工作作风的一系列政策出台后,加之中央加大的反腐打击力度,一个悄然萌芽迅速生长的行业---陶瓷则成为了反腐的盲区。据报道,瓷器因为没有明确的定价标准,有的官员在收受陶瓷后,反将其搁置在市场上以高价变卖。有的官员在收受价值上百万的瓷器后,却向纪委说仅值几千元。(2月26日 中国经济周刊)

  “雅贿”一词,笔者最先见于民国时期著名古董玩家赵汝珍撰写的《古玩指南》,其所述清朝官场利用古董“雅贿”的内容记忆深刻。清朝官场最主要的行贿目的是巴结上司,谋求官位。如某官出缺卖价万元,若以现银奉纳,非但欠缺雅相,且留有贿赂痕迹。如果卖官者以不值一元的破铜烂铁送至古玩铺,索价万元,而求缺者即以万元买下,则形迹悉泯。

  从俗到雅,是一种伎俩的提高。可悲之处在于,不是监督进步让贪官们畏首畏尾了,也不是法律与制度的渐进与完善将贪官们逼到了墙角,而是贪官在贪污受贿的过程中更加游刃有余了。就像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锡锌所说的,“不论是赤裸裸的现金,还是古董艺术品,只要进入政务活动中的等价交换,就构成了贿赂。它无关文化,亦无关雅俗。”这个过程中,贪官们从容不迫地享受着权力带给私欲的乐趣,并且将这种乐趣带上历史与文化的帽子,虽然恶俗无比,却也是实实在在的金钱交易。

  优雅的贿赂就是一种芭蕾舞剧,贪官可以将贿赂玩得这么“优雅与艺术”,其实是对我国反腐现状的一种反讽。正是因为对于“俗贿”缺乏有效的制约,才让贪官们在口味上得寸进尺了。所以,“雅贿”的根源仍然在于“俗贿”,以及“俗贿”背后的权力裸奔与监督缺位。治疗“雅贿”,不能仅盯着“雅贿”不放,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。加强监督、建立透明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,才是纾解问题的根本之道。

  “雅贿”不雅,终究难逃党纪国法的问责、难逃人民群众雪亮的眼睛、难逃反腐制度机制的有效约束。同时更希冀于官员们拥“雅”拒“贿”,多在提高个人品味与修养上做文章,用自身的高雅为从政之路保驾护航! (文/午夜听蝉)

中国广告门户网


  • 上一篇新闻:
  • 下一篇新闻:
  •    

    发 表 评 论

      姓 名:   性 别:
      Q Q号:   Email:
    我要给这篇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
      请自觉遵守,注意文明发言
    企业推广
    企业服务

    关于本站 - 媒体合作 - 法律协议 - 注册条款 - 设为首页 - 广告服务 - 联系我们 - 保护隐私权 - 经验知识

    Copyright © 2004-2025 Yxad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权所有 蜀ICP备14016797号
    mailto:yxad@vip.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