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州的三坊七巷的由来?

时间:2014.10.12 发布人:匿名人士387

福州的三坊七巷的由来?

已解决问题

谷歌匿名人士387用户在2014.10.12提交了关于“银福州的三坊七巷的由来?”的提问,欢迎大家涌跃发表自己的观点。目前共有1个回答,最后更新于2024-08-22T14:07:39。希望大家能够帮助她。

详细问题描述及疑问:期待您的答案,你无异于雪中送炭,让我感激涕零 !

希望以下的回答,能够帮助你。

第1个回答

用户名:zhj0930  

  “三坊抗”是:衣锦坊、文儒坊、光禄坊;“七巷”是:杨桥巷、郎官巷、安民巷、黄巷、塔巷、宫巷、吉庇巷。

  【衣锦坊】旧名通潮巷。北宋宣和间,以里人陆蕴、陆藻兄弟同知福州而名棣锦坊;危众南宋淳熙间,王益祥官江东提刑,居其内,改名衣锦坊,沿用至今。

  【文儒坊】旧名山阴巷,以在"闽山"之北故称。后改为儒林坊。北宋时,因"海滨四先生"之一国来自子监祭酒郑穆居此,改名问答文儒坊。明嘉靖间,兵部尚书张经居此,又署尚书里。

  【光禄坊】旧名闽山坊,因坊内有闽山得名。北宋熙宁以后改为光禄坊,沿用至今。其说有二:南宋淳熙《三山志》载:"光禄卿程师孟游法祥寺,置光禄吟台,因以名之。"清乾隆《福建通志》称:"方寘,侯官人……累进少保,金紫光禄大夫。嘉祐七年,赐所居坊名光禄坊。"

价请儿规侵烟团树象怕血  【杨桥巷】旧名右物黑眼推推员视附干些通衢。北宋宣和间,改名春风楼;南宋称登俊坊,又作丰盈坊。俗名杨桥巷,因其究烧复害维衣西接"杨桥"。

  【郎官巷】古称延福里,北宋咸平助台错找波圆模五年,里人刘若虚中进士,改名荣亲里。后又改为郎官巷,《三山志》载:"以刘涛子孙皆为郎官,故名。"

  【塔巷】旧副名修文巷。北宋知县陈肃以科举不利,改名兴文巷;南宋称兴文坊。明代又改名文兴坊。俗称塔巷,以五代闽时坊内建有育王塔和塔院得名困钢充斯家其用响律,后塔虽废圮,但塔巷之名却留传征年断至今。

  【黄巷】唐及其以前,以"永嘉南渡,黄氏居此,旧名黄巷"。宋时,里人崔大夫及第,改名新美坊,又称新美里。明万历以后复称黄巷,沿用至今。

  【安民巷】旧名安民坊。相传唐末黄巢农民入闽,兵至巷村倒陈往资盾期校口,出示安民,故名。北宋初,中奉大夫刘藻以孝闻,诏赐粟帛以旌之,因改钖类坊。宋中叶太宰余深居此,改为原台育德坊。元福建省都事贾讷居此,其母贞节,又改为贞节坊。明万历上笔宜课练马歌间恢复名为安民巷,沿用至今。

  【宫巷】因巷内古有紫极宫道观,故旧名仙居里月记。宋代坊内以崔、李二姓显贵,改称聚英坊;元代又改名英达坊。明成化间,又以巷内的紫极宫,直称宫巷,沿用至今。

  【吉庇巷】以宋丞相郑性之故里,旧名耆德魁辅坊,又称魁辅里。明弘治《八闽通志》称:郑性之尝登进士第一人,时呼其巷为"及第",后因其音相近,转为"急避"。明嘉靖间,里人恶其名,改为"吉庇",沿用至今。